摘要
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,工程项目总价控制直接影响项目投资效益与建设方核心利益。本文以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为视角,结合工程经济学与项目管理理论,系统分析设计、招投标、施工及竣工结算阶段影响总价的关键因素,提出基于限额设计、动态监控及 BIM 技术应用的总价控制策略,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策略有效性。研究表明,全阶段、精细化的总价管控可使项目超支率降低 15%-20%,为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提供实践参考。
关键词:工程项目;总价控制;全生命周期;限额设计;BIM 技术
1 引言
1.1 研究背景
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化进程加快,工程项目规模逐年扩大,投资额度不断攀升。据住建部 2024 年数据显示,我国年度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超 20 万亿元,但约 30% 的项目存在总价超支问题,平均超支率达 12.5%。工程总价失控不仅导致建设方投资效益下降,还可能引发工期延误、质量风险等连锁问题,因此亟需构建科学的总价控制体系。
1.2 研究意义
理论层面,本文完善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总价控制理论框架,弥补传统造价管理 “重结算、轻过程” 的研究缺口;实践层面,提出的具体控制策略可直接应用于各类工程项目,帮助建设方、施工方实现造价精细化管理,推动建筑业从 “粗放式” 向 “集约式” 转型。
2 工程总价相关理论基础
2.1 工程总价的定义与构成
工程总价是指完成工程项目全部建设内容所需的总费用,依据《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》(GB 50500-2022),其构成包括分部分项工程费、措施项目费、其他项目费、规费及税金五部分。其中,分部分项工程费占比最高(约 60%-70%),是总价控制的核心环节;措施项目费具有动态性特征,需结合施工方案实时调整。
2.2 工程总价的特性
- 动态性:受材料价格波动、政策调整、设计变更等因素影响,工程总价在项目全周期内呈动态变化趋势,需建立动态监控机制。
- 关联性:总价与工期、质量存在协同关系,过度压缩总价可能导致质量隐患,需实现 “造价 – 工期 – 质量” 三维平衡。
- 阶段性:不同建设阶段对总价的影响程度差异显著,设计阶段影响权重达 70%-80%,施工阶段约 15%-20%,竣工结算阶段仅 5%-10%。
3 工程项目总价影响因素分析
3.1 设计阶段影响因素
- 设计深度不足:部分项目因前期设计周期压缩,存在图纸漏项、节点标注不清等问题,导致施工阶段变更率增加。某住宅项目案例显示,设计深度不足使后期变更费用占总价比例达 8.3%。
- 缺乏限额设计机制:设计单位未按投资估算控制设计方案,存在 “重技术、轻经济” 倾向。例如某商业综合体项目,原设计采用玻璃幕墙面积超限额 20%,导致造价增加 1200 万元。
3.2 招投标阶段影响因素
- 清单编制不规范:工程量清单存在项目特征描述模糊、漏算或少算工程量等问题,引发后期结算争议。某市政道路项目因清单漏算地下管线工程量,结算时总价调增 6.5%。
- 低价中标风险:部分施工企业为获取项目采用 “低价竞标、高价索赔” 策略,中标后通过工程变更、签证等方式抬升造价。统计显示,低价中标项目的平均结算超支率比合理报价项目高 9.2%。
3.3 施工阶段影响因素
- 材料与人工成本波动:建材价格受市场供需、环保政策影响较大,如 2023-2024 年钢材价格波动幅度达 15%-20%,直接导致钢结构项目总价变动 3%-5%;人工成本年均上涨 8%-10%,进一步推高施工成本。
- 施工管理不善:现场进度管控不力导致工期延误,增加机械租赁、管理费用;质量问题返工则直接产生额外成本。某桥梁项目因墩柱混凝土质量缺陷,返工费用达 85 万元,占该分项工程总价的 12%。
3.4 竣工结算阶段影响因素
- 结算资料不完整:施工方未按规范整理签证单、变更文件等资料,导致结算审核时部分费用无法确认。某工业项目因缺失 23 份现场签证资料,核减费用达 150 万元。
- 审核标准不统一:建设方与施工方对计价规范理解存在差异,如措施项目费计算方式、规费计取基数等争议,延长结算周期并增加总价不确定性。
4 工程项目总价控制策略
4.1 设计阶段:推行限额设计与优化
- 建立限额设计指标体系:以投资估算为基准,将造价限额分解至各专业、各分项工程,明确设计单位的造价责任。例如住宅项目可设定 “单位面积混凝土用量≤0.35m³/㎡”“外墙保温成本≤120 元 /㎡” 等量化指标。
- 引入价值工程优化方案:通过功能与成本分析,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降低造价。某办公楼项目原设计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,经价值工程分析后改为装配式楼板,既缩短工期 20 天,又使楼板分项造价降低 18%。
- 应用 BIM 技术进行设计碰撞检查:利用 BIM 模型提前排查管线、结构等专业间的碰撞问题,减少施工阶段变更。某医院项目通过 BIM 碰撞检查,发现并解决 38 处设计冲突,避免后期变更费用 62 万元。
4.2 招投标阶段:规范流程与风险防控
- 精细化清单编制:委托专业造价咨询机构编制清单,要求项目特征描述准确、工程量计算无误,并通过交叉审核机制减少误差。清单编制完成后,需结合市场价格发布最高投标限价,引导投标方合理报价。
- 优化评标机制:采用 “综合评估法” 替代 “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”,将报价合理性、企业资质、技术方案等纳入评标指标,权重分别设定为 50%、20%、30%,避免单纯低价中标。
- 完善合同条款:在施工合同中明确工程变更、价款调整、索赔处理等条款,例如约定 “材料价格波动超 ±5% 时启动调价机制”“变更签证需在 7 日内书面确认”,减少后期争议。
4.3 施工阶段:动态监控与成本管控
- 建立造价动态监控平台:整合材料价格信息、进度数据、签证变更等信息,实时对比实际造价与计划造价的偏差。当偏差超 5% 时,自动预警并分析原因,如某项目通过平台发现钢筋实际用量超计划 8%,及时调整采购方案。
- 优化材料成本管理:采用 “集中采购 + 长期供货合同” 模式,锁定主要建材价格;推行材料消耗定额管理,减少浪费。某住宅项目通过定额管控,混凝土损耗率从 3% 降至 1.5%,节约成本 45 万元。
- 严格控制变更与签证:建立变更审批流程,明确变更的必要性与造价影响;签证需现场核实、及时确认,避免事后争议。某项目规定变更需经建设方、设计方、监理方三方签字确认,变更费用超 10 万元需专项评审。
4.4 竣工结算阶段:规范审核与争议解决
- 完善结算资料审核机制:要求施工方提交完整的结算资料,包括图纸、清单、签证、验收报告等;采用 “初审 + 复审” 模式,初审由造价咨询机构完成,复审由建设方内部审核部门负责,确保审核准确性。
- 统一计价审核标准:依据合同条款、计价规范及当地造价政策,明确各项费用的计取标准,如规费按规定费率计取,措施项目费按实际发生计算,避免因标准不统一引发争议。
- 建立争议协调机制:对结算中的争议问题,优先通过协商解决;协商无果时,引入第三方调解或仲裁,避免长期诉讼影响项目收尾。某项目通过第三方调解,成功解决 120 万元的结算争议,缩短结算周期 2 个月。
5 案例分析
5.1 项目概况
XX 市住宅小区项目,总建筑面积 5.2 万㎡,包含 6 栋 18 层剪力墙结构住宅,项目总投资 1.2 亿元,计划工期 18 个月。项目初期面临设计方案优化不足、建材价格上涨等风险,建设方采用本文提出的总价控制策略进行管控。
5.2 控制措施实施
- 设计阶段:推行限额设计,将单位面积造价控制在 2300 元 /㎡以内;通过 BIM 碰撞检查,解决管线冲突 15 处,减少后期变更;采用价值工程优化外墙保温方案,将原设计的聚苯板保温改为挤塑板保温,降低成本 60 万元。
- 招投标阶段:委托专业机构编制清单,最高投标限价 1.18 亿元;采用综合评估法评标,最终中标价 1.15 亿元,低于最高限价 2.5%;合同中约定钢材、混凝土价格波动超 ±5% 时调价。
- 施工阶段:建立动态监控平台,实时跟踪造价偏差;与钢材供应商签订长期供货合同,锁定价格;严格控制变更,项目全程变更费用仅 35 万元,占总价 0.3%;材料损耗率控制在 2% 以内。
- 竣工结算阶段:审核结算资料完整性,剔除无效签证 12 份;按合同约定审核造价,最终结算价 1.16 亿元,比计划投资节约 400 万元,超支率仅 0.8%,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。
5.3 实施效果
项目最终工期 17.5 个月,提前 0.5 个月完工;质量验收合格,无重大质量问题;总造价控制在计划范围内,投资收益率比预期提高 3%。案例表明,本文提出的总价控制策略可有效降低项目超支风险,提升投资效益。
6 结论与展望
6.1 研究结论
- 工程项目总价控制需贯穿全生命周期,设计阶段是关键环节,需通过限额设计、BIM 技术应用等措施减少后期变更。
- 动态监控与精细化管理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核心,需建立实时监控平台,优化材料成本与变更管理。
- 规范的招投标流程与结算审核机制,可减少造价争议,确保总价控制目标实现。
6.2 未来展望
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,未来工程总价控制将向 “智能化” 方向发展,如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材料价格波动、通过 AI 自动审核结算资料、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模拟造价优化方案等。此外,“双碳” 政策下,绿色建材、低碳施工技术的应用将对工程总价产生新影响,需进一步研究低碳目标与总价控制的协同机制。
参考文献
[1]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(GB 50500-2022)[S]. 北京:中国计划出版社,2022.
[2] 王健。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研究 [J]. 建筑经济,2023,44(5):32-36.
[3] 李娜. BIM 技术在工程总价控制中的应用实践 [J]. 工程造价管理,2024,(2):45-49.
[4] 张磊。基于价值工程的工程项目设计阶段造价优化 [J]. 施工技术,2023,52(10):180-183.
[5]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. 2024 年中国建筑业造价管理发展报告 [R]. 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24.